爱看影院,天美传媒97a∨,天堂av,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一個手機號就能追蹤任何人?誰給了這些App權利
2020-12-22 17:44

一個手機號就能追蹤任何人?誰給了這些App權利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IT時報(ID:vittimes),作者:潘少穎,編輯:挨踢妹,排版:馮誠杰,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30秒快讀


1. “輸入家人或朋友的手機號,就能一鍵定位,不僅實時更新對方位置,還能查看軌跡……”手機定位找人,這一功能切中了人們或隱秘、或急迫的需求。


2. 《IT時報》記者體驗后發現,要查位置先交費,即便交了上百元會員費也無法使用廣告中宣稱的功能,交了“智商稅”還有可能泄露隱私。


“只要輸入對方手機號碼就能查到位置”,一些視頻網站出現了不少這樣的廣告,聽上去很神奇。用戶如果相信了,那極有可能被收割“智商稅”。


圖源/網絡


一、用戶投訴:交百元會員費打水漂


“下載知位App后,得知要充值成為會員才可以查詢對方位置,可充值成為會員后,被告知需要對方也加入這個App才可以查詢,而在廣告中根本沒看到這些前提條件。向平臺要求退還會員費,卻被告知只能退一部分,剩余的錢只能打水漂。”在新浪黑貓投訴平臺上,有不少關于查詢位置App的投訴,問題聚焦于App無法使用、退款難等。


圖源/新浪黑貓投訴


濟南的李先生幾個月前在某平臺上看到一則名為“手機定位找人”App廣告,“安裝之后App提示要支付會員費才能使用,我支付了208元購買了一個季度的會員,但是輸入我想查的手機號碼后卻什么也沒看到,會員費打了水漂。”李先生本想就此自認吃虧,沒想到,因為沒有將此App注銷,自己的Apple ID免密支付最近又被扣了208元會員費。


和李先生遇到同樣情況的還有石家莊的唐小姐,她花了近400元購買了一個名為“天天查”App的會員。同樣,在支付會員費后,手機頁面上什么都沒有顯示,“一開始還能聯系到客服,她讓我嘗試重新登錄、再交一次會員費等方法,但沒有用,我覺得這個App不靠譜要求退款,結果就聯系不到客服了,頁面上也沒有申請退款等功能。”唐小姐告訴《IT時報》記者,現在她只能自認倒霉。


二、記者體驗:要查位置先交費


在安卓市場或AppStore中,搜索“定位”,能搜索出不少查找位置的應用。


圖源/網絡


《IT時報》記者隨機下載了“手機知位號碼”“定位寶”等應用,這些App的操作模式都很雷同。如果沒有交會員費,最多只能查詢自己的軌跡。如果要查詢他人位置,需要先“添加關心的人”,可通過手機號添加或通過微信添加。但不論是輸入手機號還是選擇微信添加,都提示要先解鎖“更多黑科技”,所謂“解鎖”便是充值買會員。


圖源/IT時報


大多數定位App的會員分為月度、季度和年度,以“手機知位號碼”為例,其月度會員費為68元、年度會員費為188元。也就是說,如果不交會員費,什么功能都無法使用。


圖源/網絡


 “手機知位號碼”客服人員告訴《IT時報》記者,需要先添加“關心的人”,讓其授權App使用位置權限,就可以查看對方的實時位置和歷史軌跡。如果對方關機或者沒有授權位置權限,就無法查看。


《IT時報》記者在“手機知位號碼”上查看自己的軌跡,發現只能查看到開機并且打開位置權限時段內的信息。


“有的定位App還需要所查詢的那個人注冊并支付會員費,還要對方打開位置信息等各種條件,根本就沒廣告語中說得那么簡單。使用這種App就是因為找不到人,如果需要對方配合,就沒有使用的必要了。”唐小姐告訴《IT時報》記者。


《IT時報》記者又向該客服咨詢退款問題,該客服表示,7天內可以退會員費的30%。7天后無法退款。


三、律師說法:定位獲利屬違法行為


生意伙伴莫名消失、家中老人孩子走丟、尋找欠債人……情急之下,總有用戶被此類App蒙蔽。


而從目前用戶所遭遇的情況來看,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引誘消費者支付會員費,這也是此類App的最終目的。


有媒體報道稱,南京警方曾取締了一款定位App,這款App兩年間吸引了4000多名用戶,獲利40余萬元。


圖源/CCTV2


上個月,西安公安局官方微博針對這一現象發出提醒,非法獲得他人定位信息并謀利違法。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定位App抓住了消費者想利用App去獲取別人位置信息的心理,故意夸大和宣傳服務功效,同時又故意隱瞞了使用條件。


記者從安全專家處了解到,一般軟件比較難實現僅憑手機號就能定位甚至記錄行蹤軌跡,所以要求用戶購買服務后再邀請對方下載,本質上是位置共享,“從技術上講,在開機的情況下只有基站能獲取機主行蹤,但是如果有的安卓App‘不講武德’,也可以利用后臺記錄定位的方式串成用戶行蹤軌跡。”


“假設這些App能提供他們號稱的服務,這些服務也都是不合法的,更何況是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定位他人并且獲利。《刑法》規定行蹤軌跡屬于公民個人信息,獲取需要取得對方同意,而且也不能違反獲取授權的必要性原則。”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徐延軒告訴《IT時報》記者,很多想使用這些軟件的人本身目的就帶有不正當性。


2019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非法利用信息網絡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發布,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不履行網絡安全管理義務,被責令改正而拒不改正,致使泄露用戶行蹤軌跡信息、通信內容超五百條屬“造成嚴重后果”,將被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處罰金。 


記者在注冊App的過程中發現,這些App主要讓用戶授權位置信息、手機電話權限、通訊錄權限、拍照視頻權限、設備識別碼權限等,“不法分子可以通過幾個位置判斷出行為人的人物特點、居住工作位置,從而推斷出準確的人物畫像后實施詐騙或其他不法目的。”徐延軒說。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IT時報(ID:vittimes),作者:潘少穎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hezuo@huxiu.com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贊賞
關閉贊賞 開啟贊賞

支持一下 ??修改

確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台县| 静宁县| 囊谦县| 新邵县| 会昌县| 南川市| 买车| 交城县| 时尚| 衡南县| 张北县| 稷山县| 临邑县| 东阳市| 呼玛县| 盐山县| 洛阳市| 寻乌县| 芷江| 陆河县| 长丰县| 宕昌县| 龙井市| 沂南县| 应城市| 周至县| 济宁市| 拉孜县| 丽水市| 巴林右旗| 高清| 仁怀市| 利津县| 维西| 恩施市| 乌兰浩特市| 称多县| 上犹县| 哈巴河县| 英德市| 西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