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科技組
作者|孫曉晨
編輯|苗正卿
頭圖|視覺中國
OpenAI于3月12日發布了一套新的工具,專門用于Agent應用程序的開發構建,而這被認為是在Manus壓力下的應對之舉。
據ManusAI在社交平臺X發布的最新消息,目前有200萬用戶等待使用Manus。不可否認,盡管尚未真正投入市場,Manus已收獲大量關注。在經歷刷屏式傳播、“營銷炒作”質疑以及社交平臺封號等一系列波折后,Manus如今的熱度也不再僅限國內,其在海外的關注度亦在走高。
此前,福布斯、TechCrunch等國外媒體就對Manus進行過報道,但態度不一。福布斯所載文章稱Manus為“世界上第一個完全自主的人工智能代理”,并表示該智能體“可以取代人類”。而TechCrunch的態度則更為謹慎,其記者Kyle Wiggers指出Manus并沒有為其完成點餐、預訂座位以及生成游戲等任務,且這款產品也并非新開發的內部模型。在文章中,Wiggers判斷“Manus似乎是一個先于技術創新進行炒作的案例”。
媒體截然不同的態度反映了當下Manus“迷離”的定位現狀,有人將其視為“AGI前奏”,也有人指出其僅為營銷之作。而Manus的邀請碼制度也使得這款產品“猶抱琵琶半遮面”,在公眾面前一副朦朧面貌。
隨著熱度積累,除了知名媒體的報道,海外大V也向Manus投去目光。海外知名博主Rowan Cheung在社交平臺X上發布關于Manus的評測信息,而該條博文瀏覽量目前已超280萬,創下Rowan Cheung個人歷史最高互動記錄。
Rowan Cheung將Manus的出現形容為“中國的第二個DeepSeek時刻”,他讓Manus進行了三項任務:部署特定網站、選取舊金山的理想租房地點以及創建一門AI課程,而Manus均順利完成。Rowan Cheung還提到,在GAIA基準上,Manus表現絕佳,甚至擊敗了OpenAI最近推出的Deep Research。
另一位科技圈博主Julian Goldie也對Manus贊不絕口,并表示自己直接取消了每月200美元的ChatGPT訂閱。在他看來,Manus有著諸多優勢,如可以同時控制50個瀏覽器、實時創建和編輯文件、部署網站、在執行研究方面迅捷、可以生成全面報告和可視化效果。
面對DeepSeek和Manus的連番“炸場”,知名AI博主John Rush發表自己的看法,直稱“按照這個速度,中國將主導人工智能”。
但海外測評者對Manus并非給出清一色好評,也有人對其質疑。
社交平臺X博主Alexander Doria就發文表示自己在測試Manus時遇到了錯誤信息和無限循環的問題。The Jackson Laboratory教授Derya Unutmaz對OpenAI的Deep Research和Manus進行了橫向測試比較,結果Deep Research在15分鐘內完成了任務,而Manus在步驟18/20時失敗了,且用時50分鐘。盡管Manus可能存在服務器過載的可能,但是運行時間確實太長。
盡管有人將Manus看作“中國的第二個DeepSeek時刻”,且該產品已受到海外關注,但是從谷歌趨勢來看,Manus過去一周的全球搜索熱度仍遠低于DeepSeek,且流量主要來自中國。
此外,還有其他博主反饋Manus在事實性問題上會犯錯誤、在STEM領域協助和編程方面表現不佳等問題。
總體來看,針對Manus的正面評價集中在復雜任務執行能力、多模態工具整合以及成本優勢,而穩定性不足以及事實性缺陷則是用戶們對Manus主要吐槽的地方。
在媒體以及廣大用戶之外,諸如JPM、GS、UBS等海外投行也不約而同地關注到Manus,這也證明了該產品盡管尚未真正面世,但是在市場上已有反響。
不同于DeepSeek由海外轉向國內的爆火路徑,Manus在此前一直被認為“國內火爆,海外冷淡”,而如今隨著海外熱度提升,對該智能體的認知和評價也正日趨理性。伴隨著對Manus的熱烈討論,全球AI話語權的歸屬問題又將成為爭論的重點,但是對于Manus這一AI產品而言,挑戰或許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