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藍字計劃,作者:Hayward,題圖來自:AI生成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藍字計劃,作者:Hayward,題圖來自:AI生成
一覺醒來,果粉們天亮了。
被噴了很多年沒有誠意的iPhone,終于不再擠牙膏,迎來了大刀闊斧的改變:
新增全新的Air產品線,輕薄性能雙龍出海!
全系標配高刷屏,標準版iPhone終于有人權了!
全新的外觀設計,掏出手機別人一眼就知道你是高貴的iPhone 17!
|iPhone 17 系列外觀 圖片來源:X @Majin Bu
|iPhone16系列的后蓋長這樣 圖源:蘋果
這本該是粉絲開香檳的歡慶時刻,但我作為多年果粉,只能說內心毫無波瀾。
是我的“口味太刁”,還是蘋果這波更新“暗藏玄機”?
“史上最強”更新,不服不行
雖說9月才是iPhone 17的發布時間,但真果粉都知道每年二三月新機已經沒有秘密了。
一大原因是蘋果要提前給出產品的CAD圖到下游產業鏈,比如手機殼膜工廠,開發手機用的各類型貼膜、手機殼,這個環節很容易泄露真機數據。
加上蘋果新品爆料“狗仔隊”堅持不懈地挖消息,果鏈中的外殼、屏幕、邊框等工廠的一些工人又抵擋不住流量誘惑,你爆料一點,我爆料一點,媒體很輕松就能把爆料碎片拼湊出比較完整的真機信息了。
這次iPhone 17的主要爆料信息就是來自CAD圖,真機的三維數據一清二楚。
|圖片來源:X @Majin Bu
老外拿著CAD圖,直接3D打印出了真機的模型,1:1還原。
|圖片來源:X @Majin Bu
早些時候X博主@Majin Bu連iPhone 17 Pro系列的中框模具都曝光了,這下新機的外觀是真的沒啥秘密可言了。
|圖片來源:X @Majin Bu
倒是有些眼尖的粉絲一眼就看出了,iPhone 17后蓋這個設計,有點“似曾相識”。
|左:Google Pixel 9 右:紅米 K70
濃眉大眼的蘋果,也玩起“致敬”來了……
綜合目前爆料的消息,iPhone 17系列的確稱得上最近10年里,自iPhone 6 Plus和iPhoneX后變化最大的一代:
新系列加入。iPhone 17系列首次新增了“Air”定位,取代一直賣得不太好的Plus和Mini系列,主打輕薄,機身厚度只有5mm上下,6.7英寸大屏但重量有望控制在170g左右。
|圖片來源:X @Majin Bu
全新的設計語言。iPhone 17 Air,Pro和Pro Max三款都采用了長條形的攝像頭模組設計,有的博主將Air的鏡頭模組稱為“條形跑道”,Pro版兩款的稱為“橫向大矩陣”,確實也挺貼切。
Pro系列長焦升級。據博主@數碼閑聊站 消息,iPhone 17 Pro系列的長焦將會升級為4800萬像素,蘋果的長焦素質終于開始追趕國產安卓旗艦了。
最重磅的是,全系標配LTPO高刷屏,正式告別了蘋果手機標準版不配擁有高刷屏的歷史。
一想到賣到7000元的iPhone16 Plus還在“堅守”60Hz屏幕就難受,人家1000塊的入門手機都有高刷屏了,iPhone標準版哪怕給個90Hz的“中刷屏”也好啊?
好在這一尷尬終于有望成為歷史,各位蘋果手機標準版的用戶們,也能加入絲滑、流暢、跟手、美滿的高刷屏大家庭,一同享受高刷帶來的“福報”了。
至于其他的屏幕、電池等爆料,這里就不展開了。僅靠上面爆料的硬件升級程度,很輕松就能作出“iPhone 17系列得賣爆”的判斷,特別是標準版。
擁有高刷屏的標準版對部分不在乎影像的消費者來說簡直是Pro版的完美替代,更輕薄、更便宜、更多彩,唯一的遺憾可能是iPhone 17的外觀并沒有得到新設計的“恩寵”,它的“香”可能只有自己知道。
但是,蘋果的軟件乏力,說不定會抵消用戶對iPhone 17系列硬件提升的熱情。
AI一拖再拖,是“不想”還是“不能”?
這幾年的蘋果,連最資深的果粉也不敢說它在軟件領域還保持優勢。
首先,蘋果現在已經沒有“非買不可”的理由。目前iOS系統的護城河:安全和生態,正在被安卓不斷解構。
蘋果引以為傲的系統安全不再絕對領先。
像亂安裝軟件、亂扣費的問題,安卓手機已經基本解決了:非應用商店下載的軟件不能直接安裝到系統里、應用商店上架的應用需要層層審核、安裝、運行軟件都需要經過防火墻的檢測。
為了應對惡意軟件,部分安卓系統還自帶沙盒系統,讓疑似惡意的軟件運行在獨立的沙盒中,避免軟件惡意盜取用戶信息。
另外,不少安卓品牌已經建立起比蘋果更強大的生態。
蘋果生態最強的是與穿戴產品、電腦設備無縫流轉,但這幾年來安卓品牌主打一個“打不過就加入”,讓自己的手機產品成為蘋果生態的一部分。
現在OPPO手機可以通過O+互聯直接進入AirDrop生態,還能和Mac設備連接實現設備互聯,遠程控制、文件拖拽、便簽同步等;vivo也推出了vivo 辦公套件將vivo手機和蘋果電腦連接在一起,可以在手機上實現電腦的遠程操控、文件管理等,絲毫不比iPhone+Mac的組合遜色。
安卓自家的生態方面,主流品牌的藍牙耳機已經可以實現開蓋即連的效果,和AirPods耳機一樣無感。更別說小米、華為等品牌更是建立了全家智能生態,手機和全套智能家居甚至是新能源汽車融成一個整體,這方面原本蘋果還是領導者,現在反而成為追趕者了。
更糟的是蘋果不僅優勢守不住,薄弱環節和別家的差距還越來越大。
當前蘋果系統,當屬AI最弱。WWDC2024上蘋果官宣要推出AI生圖、AI識物、智能Sir和智能圈搜等一系列功能,現在9個月過去了,不僅中國大陸的用戶一個AI功能都見不著,在海外也只有零星的幾個功能上架,前陣子更是傳出了智能Siri部分功能延期的消息。
|圖片來源:蘋果
AI進度落后,當大家以為iOS 19會梭哈AI時,卻傳出了新系統的最大賣點是改設計。
彭博社記者馬克·古爾曼稱蘋果iOS19將迎來有史以來最大的改動,但集中在應用、圖標、窗口、按鈕和系統導航上,AI方面只提到會將AI功能拓展到更多應用上。
蘋果不會真的在AI上擺爛了吧?雖說最近蘋果在18.4測試版上又增加了對簡體中文的支持,但還是不夠看。
比如,蘋果AI能對通知進行簡單摘要,但行文又有點難懂;寫作工具可以改寫內容,又顯得比較常規;智能郵件總結,在國內少郵件的環境下也沒什么用。還有網頁內容總結、自動回短信、智能摳圖等功能,總讓人覺得蘋果搞這些還是太小兒科。
怪不得有的網友說蘋果現在的AI,實用性和iPhone 16e差不多。
安卓這邊,除了常規的AI圈搜、AI摳圖、AI消除、AI總結等功能外,還掏出了AI傳送門和AI通話功能等實用的新玩意。
AI傳送門可以快捷地提取文本、圖片信息并利用AI匹配合適的軟件,省去了手動復制再切換App的麻煩;AI通話可以自動應答來電,堪稱對騷擾電話的神器。
這兩個安卓系統的殺手級功能,一是需要在系統層級對應用的整合適配,一是需要極其成熟的本地化經驗,目前看來都是蘋果暫時不具備的。
還有“靜態圖片轉動態壁紙”等AI功能,十分考驗大模型的能力。安卓可以通過接入DeepSeek R1大模型等手段AI能力,而蘋果不愿意開放第三方大模型合作、自身又沒有能力短時間內訓練出性能優秀大模型,短時間內這類功能應該是無緣了。
|圖源:微博
正如愛范兒的評價:“既不愿意徹底開放生態,也無法迅速造出自己的 AI,左腳絆右腳,蘋果就這么在 AI 移動端落地的路上磕磕絆絆,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跑起來。”
說不定一年后各家手機的賣點已經是AI Agent了,蘋果還在鼓搗最初級的生成式AI呢。
誠然,AI并不是所有人的剛需,正如iOS一直沒有“右側返回”和軟件分身,也不影響蘋果在高端手機市場一騎絕塵。
哪怕AI再拉胯,iPhone 17系列大概率還是能賣得火爆。只是手機上的AI就如同汽車的智駕,一開始我們還可以說它是錦上添花,但當它確實能提高用戶體驗且成為標配之后,再說服消費者選不帶智駕的車子,就有點困難了。
再高端的奔馳EQS,不也賣不過小米SU7 Ultra。
特別是連一向同樣“遲鈍”的三星,也在2年前早早擁抱了AI。大家都明白隨著硬件發展逐漸到達瓶頸,AI會是智能手機未來的重要增量。蘋果在時代洪流面前慢的這一拍,會不會讓自己變成2008年的諾基亞?
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參考資料:
IT之家 《蘋果 iPhone 17 系列前瞻:設計革新、全系高刷、自研 Wi-Fi 芯片...》
愛范兒 《iOS 19 的設計大更新,是蘋果對 AI OS 的押注》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藍字計劃,作者:Hayward
支持一下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