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娛樂硬糖 (ID:yuleyingtang),作者:顧韓,編輯:李春暉,題圖來源:AI生成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娛樂硬糖 (ID:yuleyingtang),作者:顧韓,編輯:李春暉,題圖來源:AI生成
事態再次證明5年確實是一個周期,不管對于商業生態還是個體軌跡。2020年開年,B站第二屆百大UP主頒獎禮也是其關注度最高的一屆,老番茄、機智的黨妹、大祥哥、何同學等一時風光無兩。
2025年春天,B站UP主再次來到聚光燈下,大祥哥被騙1200萬、欠債300萬是普通人被吹上風口的故事,“影視區事變”則是整個影視流量與吐槽二創的相愛相殺、一損俱損。
3月22日,一條名為“內娛‘黑社會’駕到,通通閃開!全網鬧事,刷新下限‘內娛315事件’”的視頻,將整個“影視區事變”推向高潮并全面出圈。截至發稿時間,該視頻已收獲564萬播放量,雄踞B站全站熱門榜首。
這條由200萬粉絲UP主“一只吐槽圓”發布的視頻,直指3月以來流量粉絲與吐槽UP主之間的一種新型沖突方式——“沖商單”。
所謂商單,即UP主接到的廣告投放。“沖商單”就是粉絲向做投放的品牌方施壓,促使品牌與UP主溝通、刪除目標視頻,或者促使品牌做出承諾,今后減少與該UP主、乃至此類UP主的合作。
而目標視頻,就是粉絲眼中對藝人或藝人出演劇集有不利影響的吐槽視頻。實現方法則是借助消費者維權渠道,包括但不限于電商店鋪私信轟炸、品牌官微轉評刷屏。
截自UP主“島主閏土”
這樣的烈性控評如果發生在五年前,哪怕是一年前的“如懿傳吐槽下架”事件,我們都不難推測大眾的輿論風向——粉絲過界“執法”,內娛“罪”有應得。
現在情形卻大不同了。固然有一部分厭惡飯圈的B站用戶以彈幕“守護”、三連充電等方式支持吐槽UP主;但在微博、豆瓣、小紅書等更多平臺,相當一部分網友對“影視區的戾氣”早有不滿,支持雙方魔法對轟,希望借此肅清影視區風氣。
從嘴替到戾氣,吐槽UP主吐槽過千百遍的“流量反噬”,猝然降臨到自己身上。
連鎖反應
事情的導火索是另一位90萬粉絲的吐槽UP主“傷影zzz”。憑借頭鐵嘴臭起家的他,在3月初發布了虞書欣的“紅稿”,引發諸多爭議。“收錢尬吹”的質疑還是其次,更猛烈的是百家粉絲的立場攻擊——平時吐槽其他流量花毫不留情,怎么只對一人收手?是某人旗下、拿錢辦事,還是粉籍在身、為愛掉皮?
在與粉絲發生多番沖突后,“傷影zzz”在B站發布動態感嘆“視頻難做”。需要說明的是,B站動態通常面向的是UP主的關注者,因此內容比較隨意。很多UP主會在動態發布更新預告,“傷影zzz”這類吐槽UP主則常會在動態“炫耀”收到了哪些破防粉絲的私信,或者哪些視頻因為戳中痛腳被下架。
這可能是“傷影zzz”例行的賣慘求安慰,但其中提到商單帶來的種種約束,無異于自爆弱點。
事件由此開始了離奇的連鎖反應。由于鹿晗近半年來狀況不斷,常被自媒體搞心態的鹿晗粉絲正有控評“剛需”,率先以此方式沖擊掉了兩條高播放的B站視頻,驗證了“沖商單”的可行性。
消息不脛而走,“沖商單”操作迅速推廣開來,最終演變成內娛粉圈的一次聯合行動。王鶴棣粉絲組織起了對《大奉打更人》“黑稿”的清算,有新劇在播的白鹿、白敬亭粉絲也緊急調配人手,將其納入口碑維護的日常工作中。
如此,受影響的便不再是一兩個UP主、一兩個品牌。許多哪怕是半年前的視頻都一夜消失,不少UP主發動態表示懵逼或抗議,普通B站用戶也嗅到了山雨欲來的味道。
可想而知,過程中不乏誤傷的情況。UP主“灰灰本貓”便氣憤指出,除了新劇點評,自己一些老劇深度分析也被波及,凝結了網友思考感觸的豐厚彈幕再也找不回來。還有一些商家因為所屬平臺的投放,莫名被粉絲盯上要說法。
雖然沖突爆發看似偶然,但雙方矛盾卻早已深埋。B站平臺的特殊機制決定了,愛與恨很容易集中到具體的UP主身上。吐槽UP主基本都是一邊接受著樂子人的愛戴,一邊不斷加深與各路粉絲的積怨。
在微博這類老牌追星平臺,粉絲容易直面對偶像的差評,也容易通過控評、舉報、洗廣場等方式對其進行反制,起碼讓情緒得到宣泄。但對B站吐槽視頻,粉絲卻在很長時間內都束手無策,走站內舉報受理緩慢,解釋喊冤也很難得到吐槽視頻受眾的理解共情。
以往粉圈只能通過偽裝路人下場、用粉絲安利淹沒差評等方式應對。或者等待UP主自己翻車,為“墻倒眾人推”添一把火。像此次“一只吐槽圓”翻車便隨著抄襲洗稿、辱女造謠等舊事重提,被曝光的商單價格截圖也被接力擴散。
很顯然,相比以上這些老法子,“沖商單”的效果堪稱立竿見影。縱使極端又迂回,于粉絲也是極大的誘惑。
而UP主們被糾纏小個半月后也開始還擊:補檔重傳下架視頻,集體發繳文試圖將“內娛315”打造成又一個“227”。更有甚者,基于自身、當然也是順應吐槽UP支持者們的逆反心理推出老劇重溫系列,準備將流量們已經逐漸被淡忘的黑歷史都拉出來遛一遛。
流量反噬
將“內娛315”打造成又一個“227”的宏愿顯然落空了。這很大程度是因為,吐槽UP主不再能第一時間得到路人的同情。
對于這種情況,吐槽UP主自身也難辭其咎。即便沒有這次爆發,很多UP主也在不同階段被指忘記初心,內容的可看性與公信力喪失。
吐槽視頻始于“谷阿莫”(好久遠的名字)式速讀解說,也就是后來被短視頻發揚光大的“注意看,這個男人叫小帥”。2016-2018年之間,由于影視圈熱錢時代炮制出了太多魔幻之作,許多UP主、如“老邪說電影”“開心嘴炮”等抓住機會,靠吐槽流量爛劇一舉成名。
爛劇吐槽模式制霸了整個10年代,最輝煌的“影視區團建”正是出現在這一階段的尾聲。2020年后,劇集吐槽開始被內容更淺、也更尖銳的流量明星吐槽取代。
“一只吐槽圓”部分視頻
2021年左右涌現的演技吐槽是一個過渡期,現在的熱門吐槽則是三大類并立:
首先是更加迎合情緒的“暴躁吐槽”,結合極具沖擊力的標題封面,大字報感十足;其次是內容更泛更淺的“娛評”,類似一周內娛新鮮事播報,但更加直指明星本人;以及另一個極端,時長更長、知識與價值觀含量更高的女性主義評論。
這些變化的原因,一方面在于B站站內生態的變化,包括降低門檻、加強激勵、引入短視頻等等。數據顯示,2017年Q4至2020年Q4,B站月活躍UP主從23萬漲至190萬。
在日漸激烈的競爭環境下,連普通剪刀手都要揣摩流量思維,在標題與封面上多下功夫,專業UP主更是難免跟著蹭熱點、搶時間、搞爭議,富貴險中求。比如“傷影zzz”,即便在B站站內擁護者也不算多,因為他的視頻確實不算優質,就勝在一個攻擊性。
“傷影zzz”部分視頻
與此同時,長劇自身也進入調整期。流量藝人一度可以匹配到好劇,若是按照以往路徑倉促吐槽,UP主很容易翻車,被發現吐槽視頻斷章取義。爛劇越來越不夠用了,而且爛得無趣、沉重、不出圈,基于劇情本身的吐槽能夠帶來的趣味與共鳴都在降低。
露露曾是吐槽視頻的忠實愛好者,“老邪說電影”是她最早關注的幾個賬號之一。“早期的鄉土瑪麗蘇系列很有趣”,她回憶道,“但是到后來他做得越來越少,點評內娛大事小情越來越多,什么熱點都要插一腳,新劇吐槽也比較模式化,逐漸就不再每期都看了。”
商業化也是一個重要變量。在UP主的幾大主流變現方式中,影視區UP主的選擇其實并不多,他們更加依賴商單。而吐槽UP主接商單,這就是扎扎實實的吃內娛的飯、砸內娛的鍋了,不僅飯圈看不慣,也在吐槽UP主與他們的用戶之間制造著嫌隙。
“視頻內含廣告、打斷觀感,不是不可以溺愛”,露露表示,“主要是商單視頻的質量不太穩定。而且無商單不更新、有商單才更新,感覺上像是為了商單而挑事,看的人也有負罪感。”
存在危機
應該說,吐槽UP主們的危機并不止來自外部,此次的“沖商單”事件只是給了外界一個契機,讓我們觀察到吐槽UP主乃至整個影視區的“存在主義危機”。
在2020年左右說起B站團建國產爛劇,是正當的、熱鬧的、見證者也與有榮焉的。現在,則很難再有同樣感受。
吐槽內容玩轉流量密碼,質量卻又下滑至此,于整個影視區帶來的都不再是榮光而是誤讀。“雜談”不過是影視區的一個分區,“雜談”之外還有曾經很風光、如今很艱難的二創剪輯,在此次事件中被眾人追憶懷念。無論是觀眾流失、版權問題,還是推流機制、立場攻擊,都很挫傷二創剪刀手的產出熱情。
就算在“雜談”分區,新劇吐槽也只是其中一個方向。主攻電影的UP主有許多做的是幾十分鐘的中長視頻,包括經典拉片、新片解讀與電影史科普等,并沒有這樣浮躁。主攻老劇解說的也不乏扎實做事者,一桿子打翻對這些UP主并不公平。終究是因為國產新劇與流量明星交集最多,劇集吐槽才會出現如此亂象。
而吐槽UP主們成也真性情、敗也真性情,越做越是騎虎難下。在現有流量環境下,如果吐槽UP主沒有鮮明的人格與觀點,一開始就很難做起來。可一旦做起來,又很容易被所謂“風骨”約束。自娛自樂倒也罷了,若作為一個自媒體商業模式、哪怕只是一個可持續的內容模式,本身就很擰巴。
群眾是需要嘴替,但需要的是純粹的、公正的、脫離低級趣味的嘴替,既不能被粉籍立場左右,也不能被商業流量裹挾。這可能也正是為什么,吐槽UP主的迭代一直很順暢,因為總有一刻用戶會對大UP主感到失望——一反常態恰飯尬吹的時候,重大事件集體失聲的時候,還有感覺到他們只愿吐槽爛劇、不愿平白出手安利好劇的時候。
由此,吐槽UP主也好,吐槽視頻的愛好者也好,最終都要面對一個真相:劇集吐槽的意義其實就是一部分人的電子榨菜、情緒價值,對內娛都已經不痛不癢。行業寒冬不是吐槽來的,質量好轉也不是被監督好的。女性主義劇評對新劇創作最明顯的作用不是減少辱女,而是把女性題材高高架起來,由于忌憚被審判而大大削減了活人感,更加面目模糊。
既然新劇多被吐槽,那么吐槽即無意義。吐槽視頻的受眾也不是劇集的受眾,真正的劇集受眾遇到過一次“斷章取義”,便可能放棄這一類視頻。除了滿腔熱情的粉絲們,即便是影視圈都在放棄對吐槽視頻的“口碑維護”。
當然,快意出擊的粉絲也算不上正義之師,被狙掉的視頻亦不乏正常的劇評娛評。互聯網究竟在哪一刻失去了“圈地自萌”的體面與尊重,不喜歡的不能禮貌走開,而非要彈幕留痕,要拼命占別人一點內存,要堅決分出你們和我們。
于是在不止不休的發聲與捂嘴中,每個人能獲得的樂趣越來越少,卻還將其命名為自由與思考。
支持一下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