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趙森寫字的地方,作者:趙森律師,題圖來自:AI生成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趙森寫字的地方,作者:趙森律師,題圖來自:AI生成
一個無厘頭的題目,是最近我在閑看《博弈論》時覺得挺有意思的地方,就想瞎寫寫。
假設有一天,一個普通人第一次走進訊問室,面對偵查人員,要確定的是零和博弈還是正和博弈,兩個詞匯非常專業,但也非常貼合實際,一定程度上,可以決定案件的走向和你的命運。
你要明白,訊問室里,雙方地位不對等,主動權在對方一邊,他問你答,不是你問他答。即使沒有同伙,也即共同犯罪,仍然是不對等的博弈,不容易應對。
理論上的正確答案是正和博弈,就是你跟偵查人員不是只有你輸他贏一種可能,還有可能共贏,也有可能雙輸。
對于偵查人員來說,他總想讓你開口的,畢竟此地還是口供為王。但是,開口并不總是不符合你自己的利益:為了讓你開口,往往會給出一些誘惑,即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如果涉及正在進行中的案件,成敗就取決于你開不開口,你不開口就既遂,要嚴懲;你開口就未遂,從輕處罰。聽上去,后果天差地別。
然而,實際上的后果也是天差地別,坦白從寬,牢底坐穿;抗拒從嚴,回家過年。這句口訣指出,表面上的正和博弈在實踐中很容易被降成零和。一開口你就輸了。
審訊是分階段的博弈。第一階段是審訊直到你開口,第二階段是偵查人員兌現承諾從輕處罰。偵查人員在兩個階段中的利益完全不同。
在第一個階段里,為了盡快讓你開口,他真誠地向你發出坦白從寬的提議,只要你開口,他愿意對你從輕處理,這符合此階段中他的利益。
在第二個階段,你開口之后,輪到他兌現承諾,但他想要的已經拿到了,兌現承諾變成單純的負擔,不符合他在這個階段的利益。從純理性算計出發,他不應該兌現承諾。
對此一節,我有深入體會。我在辦理陜西一個因PC而成的強奸案時,在同錄中看到,偵查人員對被告人說,你這個事情不算什么事情,如果你不講,我肯定要把你帶走。如果你講了,就是行政處罰。
被告人思慮再三,最后說我PC了,他認為他這么講了后就是行政處罰,沒想到開口后就變成了強奸,被逮捕后他大喊冤枉,再次改變口供,卻為時已晚。
這個案件中,就屬于典型的從正和變成零和的博弈,被告人開了口,偵查人員卻不想兌現承諾了。
兩段博弈其實很常見,你每年在新年立志就是個兩段博弈。新年到來時你的那個立志,獲得了立志本身帶來的快感,一年到頭的那個你,要苦哈哈地去實現。你猜一年到頭的那個你,會不會那么傻地去執行?
人就是這樣的。年初的自己都不能信年末的自己,你怎么能信他?
從概率論上講,同一個偵查人員多次遇到同一個嫌疑人的情況,萬中無一。每次博弈都可以當作是兩人之間的最后一次。這意味著他沒有動力要建立誠信的聲譽,對你守信沒有價值,丟掉一個沒有價值的東西,對他來說沒有損失。
你幾乎不能影響他的重大利益,在你開口之后更是完全不能;他則是在每個階段都能影響你的重大利益。更重要的是,處罰輕重對你來說重如泰山,對他來說事不關己。你特別在意的東西,他完全不在意。他也沒法在意,你一輩子一次,他每天一次。
于是,你與偵查人員之間本來存在多種可能的正和博弈,就這樣變成了零和博弈,開口你就輸了。
既然變成零和博弈,那么,在零和博弈中的標準打法是:對方告訴你的所有信息,發出的所有威脅,作出的所有承諾,你既不要都當真,也不要都當假,而是要當都沒聽見。
絕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
人類早熟的審訊技術,讓人嘆為觀止。以睡虎地秦簡《封診式》為例,
“凡訊獄,必先盡聽其言而書之,各展其辭,雖智其訑,勿庸輒詰。其辭已盡書而毋解,乃以詰者詰之。詰之有盡聽書其解辭,有視其它毋解者以復詰之。”
意思就是,對方邊靜靜地看著你扯邊記錄,并不是你每次開扯他就來揭穿你,而是等你扯完,再根據記錄一件件追問核對。你繼續扯,他繼續記錄,再根據記錄追問核對,如此反復迭代。不要說你了,沒有一個正常人經得起這樣的精益式審訊法。這套審訊法到今天仍然在用,無非是在每一次的迭代之上再加一層迭代。
所以,只要你是個正常人,就一定經不起這樣的訊問,相信我。
如何破解?
要保證律師的在場權。律師的優勢是他專門做這件事,他的經驗抵消了審訊官的經驗。律師專門做這件事,對方也專門做這件事,大家都是重復博弈,重復博弈中聲譽就有了價值,聲譽有價值,偵查人員就有動力保持對你的承諾。
當然,我說的是理論上的情形,如果律師能在場,那么,以他的經驗可以抵消你與偵查人員的經驗不對稱,讓你更好的面對一次訊問。然而,現實是,我們的法律到目前還沒有規定律師的在場權,這也就意味著,你還是只能自己去面對,無論事先你能從律師那得到多少忠告,但面對那種環境,恐怕多數時候都是身不由己。
無法保證律師在場權的情況下,在訊問中,你既無法識別對方的承諾真假,也不擁有對他的任何有效約束,那你就閉上眼睛,蒙住耳朵,不聽,不聞,不見。
當然,這也是理想狀態,因為我們的法律也沒有規定沉默權,相反,還規定了你有如實供述的義務。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就要自行判斷,這件事是不是自己干的,要不要拿到如實供述這個獎項,還是說,你愿意賭一把,零口供,至于結果,聽天由命。
當然,理想狀態和現實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你要做的是,分清這兩種狀態,咨詢專業人士后,再選擇進入訊問室后的策略,否則,結果會很慘。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趙森寫字的地方,作者:趙森律師(前檢察官,現上海刑事律師)
支持一下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