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深圳微時光 (ID:szdays),作者:黃小邪,原文標題:《在深圳第一間父嬰室門口,看見超級奶爸與隱身的父親》,題圖來源:深圳微時光
3月一個周日的下午,七八歲的女孩蹦蹦跳跳拐進西鄉(xiāng)天虹商場這條狹長的通道里,路口的那扇木門上,“超級奶爸區(qū)”幾個字吸引了她,“哈哈哈哈,只有奶爸可以進去哦”,她沖著身后的父母喊。父親老黃的懷里,還抱著一個小寶寶,這是家里的老二。
老黃妻子走到門前,笑著應和女兒,“奶爸才可以進去哦”,她沖著丈夫說。說罷,母女倆進了通道深處的女士洗手間。
等在外面的老黃,抱著寶寶打開了“超級奶爸區(qū)”的門,在里面上上下下研究了一番后走了出來。妻女從洗手間出來后,他又拉著二人進去參觀,“你們看,里面什么都有,有換尿布的軟墊,有量體重的,有熱奶的,還有沖奶的熱水。”
“超級奶爸區(qū)”內部陳設
“哎呀,這里沒有那個簾子呀”,妻子說。“這里面是給爸爸用的,沒有設置哺乳的區(qū)域嘛”,老黃提醒。
妻子說的簾子,在不少母嬰室都有設置。奶爸區(qū)隔壁的母嬰室也有,母嬰?yún)^(qū)的空間更大,還備有免費的紙尿片。除了用于換尿布、沖奶粉的公共區(qū)域,還設置了一排掛著簾子的小隔間,那是供媽媽們哺乳的地方。
這個“超級奶爸區(qū)”,恐怕也是深圳唯一的一間父嬰室。社交平臺上,關于深圳的“父嬰室”的推薦里,互聯(lián)網(wǎng)群眾們列舉了寶安大仟里、前海壹方城、深業(yè)上城、坂田萬科廣場等商場。但經(jīng)我們實地考察或電話咨詢,這些商場有些設立了親子間,只是供家長帶孩子上廁所的獨立空間,還不能稱之為“父嬰室”。
超級奶爸,與隱身的父親
西鄉(xiāng)天虹,爸爸推著孩子,尾隨媽媽進入“超級奶爸區(qū)”。
這個“超級奶爸區(qū)”,與母嬰室、男女洗手間依次分布在一條狹長的通道里。深圳商場里絕大多數(shù)母嬰室,大都分布在洗手間相鄰區(qū)域。
“超級奶爸區(qū)”位于通道入口處,上洗手間的,去母嬰室的人群都會經(jīng)過。因而,這道門前時不時就能聽到不同的聲音,或驚訝,或新奇——不少成年人經(jīng)過時,會特地放慢腳步,扭頭確認一眼門上的“超級奶爸區(qū)”五個字;一些小孩子會一板一眼地把五個字念出來;一個媽媽牽著女兒的手,給孩子解釋里面的布置,“那個墊子是給寶寶換尿布的”;一對中年男女嘴里念叨“現(xiàn)在母嬰室也有奶爸區(qū)啦”;一對抱著寶寶的夫妻走過,妻子拍拍丈夫手臂提醒,“喏,是要你進去的”……
前后兩個周末的下午,我觀察經(jīng)過這條通道里的寶寶家庭。在母嬰室和超級奶爸區(qū),確實能看到一些差異。
最直觀的一點,帶著寶寶進入父嬰室的爸爸,身邊都有媽媽陪伴。唯一一個例外,是高崢,他獨自抱著寶寶進了超級奶爸區(qū),沖好奶粉后又匆匆離開,因為一個抱著孩子的媽媽沖進了房間,她著急哺乳,高崢只能離開。剛踏出父嬰室的門,妻子的電話已經(jīng)打了過來,“沖好了,沒法在里面喂奶,人家要哺乳”,他與妻子同步細節(jié)。
后來,高崢告訴我,那天也是個例外,妻子去排隊買奶茶了,他這才獨自去給孩子沖奶粉。平時在育嬰?yún)^(qū)給孩子沖奶、換尿布時,妻子都不會缺席。
不少進入育嬰?yún)^(qū)的年輕媽媽,身邊沒有丈夫的陪伴。
但抱著寶寶進入育嬰室的媽媽,身邊不一定有爸爸陪伴。有一些年輕媽媽,由女性長輩陪著進了母嬰室。有些媽媽懷里抱著寶寶,身邊還跟著一個大一點的孩子。也有不少媽媽,一個人帶著寶寶進了育嬰?yún)^(qū)。那個沖進父嬰室,打亂高崢喂奶計劃的年輕媽媽,就是獨自一人。
當然,母嬰室的門上標記著“男士禁入”。但從商場進入母嬰室的通道長達百米。這些獨自帶著寶寶的年輕媽媽,孤身從商場進來,在母嬰室里操作完畢,又獨自抱著孩子走出去。狹長的通道里,看不到等待或者接應她的丈夫。
23日下午,一個年輕媽媽抱著寶寶,推著嬰兒車從母嬰室里走了出來。她單手抱緊孩子,彎下腰用另一只手調節(jié)嬰兒車,再把孩子平放進車籃里。
“只有你一個人嗎”,我問她。
“唉,我老公不知道跑哪兒去了,微信也沒回我”,她放好孩子,拿出手機聯(lián)系丈夫。過了一會兒,她丈夫從商場跑進通道,接過嬰兒車,年輕媽媽才轉身走進女士洗手間。
有些陪著妻子進入母嬰室的丈夫,看起來還不太習慣抱孩子。與之對應的是,進入隔壁“超級奶爸區(qū)”的家庭,孩子一般都抱在爸爸懷里。
一對小夫妻帶著寶寶,一名女性長輩尾隨其后,四口人從母嬰室出來后,年輕媽媽和女性長輩要上洗手間,媽媽打算把寶寶放進爸爸扶著的嬰兒車里,剛靠近車籃,寶寶扭動身體,嘴里“嚶嚶哼哼”以示抗拒。媽媽無奈,又把孩子抱回自己肩頭,和女性長輩進了洗手間。
從洗手間出來時,孩子依偎在長輩懷里,一家人走出十幾米后,女性長輩把孩子放進了嬰兒車,寶寶看起來很依賴媽媽,被放進推車前還扭頭找媽媽,看見媽媽后才安穩(wěn)下來。
整個過程中,爸爸站在一旁,沒有主動抱孩子的意思,跟寶寶也沒有眼神或肢體交流。其他兩個大人,也沒有把孩子遞給爸爸的意思。
當然,進入母嬰室的夫妻里,也不乏跟寶寶互動頻繁的爸爸,小張就是其中之一。
小張和妻子推著孩子來到通道里,妻子先去上洗手間,在門口等待的小張,先從嬰兒車下方的收納袋里取出奶瓶,又抬起頭,臉對著車里的娃娃,一臉親昵地逗起了孩子,直至妻子走出來,他站起身,推著孩子和妻子一起走進母嬰室。
被“拒之門外”的爸爸們
在母嬰室待了七八分鐘,給孩子換完尿布的小張夫婦,經(jīng)過通道口的奶爸育兒區(qū)時念叨,“這個還是好,(母嬰?yún)^(qū)父嬰?yún)^(qū))都分開了。”
“分開能保證隱私嘛,很多母嬰室爸爸會闖進去,很不方便”,小張妻子說。雖然,剛才小張也跟進了母嬰室。
但對于更多的年輕父母來說,公共場所絕大多數(shù)母嬰室門上的“男士禁入”四個字,才是最大的不便和障礙,這也是設置父嬰?yún)^(qū)的必要之處。
“超級奶爸區(qū)”隔壁的這間母嬰室,就標注了“男士禁入”,但還是不斷有年輕爸爸跟著妻子進去。也許是父嬰室在整個城市只有一支獨苗,一些習慣了陪妻子闖母嬰室的年輕爸爸們,一時半會還難以糾正行為慣性。
福田某商場內,母嬰室門上標注著“男士勿入哦”
“經(jīng)常被拒之門外”,小沈丈夫說,他指的是母嬰室的門。小沈夫婦第一次用這間父嬰室,他們從網(wǎng)上看到“超級奶爸區(qū)”的消息。
小沈夫妻去過的育嬰室中,只有“眼科醫(yī)院那間”允許男士進去,“進去后你把門鎖上,其他人就進不來了”。其他的母嬰室,都不允許男士進去。即便如此,小沈丈夫還是盡量想辦法進去。“里面沒有人,或者房間里面的媽媽同意,他就進去了。一個人給孩子喂奶、換尿布,還是不好弄,最好有個人幫忙”,小沈說。
除了其他家庭提到的問題,老黃覺得,深圳一些公共場所的母嬰室配套不完善,“走進去只有一張臺子,形同虛設”。另外,很多地方的母嬰室標識不清晰,尋找育嬰?yún)^(qū)不容易,這也讓老黃覺得不便。
在深圳微時光上周發(fā)起的投票中,有62%的參與者跟小沈夫妻一樣,被母嬰室門上的“男士禁入”擋住了腳步,這讓他們感到不便。父嬰室的設立,確實能解決這一實際困難。
“現(xiàn)在帶孩子的爸爸越來越多了,父嬰室肯定是越多越好嘛”,二胎父親老黃說。
只是,這獨苗一般的父嬰室,眼下能起到的作用,恐怕是意義大于效用。我們上周發(fā)起的投票中,也有14%的參與者認為,父嬰室數(shù)量太少,這也很難形成真正的社會影響力。
不過,76%的參與者更樂觀一點,他們看好父嬰室的社會效應,至少它實現(xiàn)了社會的理念引導——父親應該主動承擔一半的育兒責任。
父職與母職的天平
在“超級奶爸區(qū)”內外,也能聽到一些夫妻關于育兒分工的交流。
爭吵也會發(fā)生。“超級奶爸區(qū)”房間內,一對喂奶的夫妻似乎在育兒事務上發(fā)生了爭執(zhí),吵聲透過木門傳到走道里。
“餓死?餓死算了”,媽媽吼了一聲,寶寶哭了起來。幾分鐘后,爭吵聲漸漸平息下來,年輕的夫妻推開門,黑著臉走了出去。
幾十分鐘后,小王和丈夫帶著孩子進入超級奶爸區(qū),換完尿布后,小王去了洗手間。丈夫陪著坐在推車里的寶寶,他把綁在車座前的氣球扶正,又抬起臉,跟嗯嗯呀呀的寶寶小聲交流著。看得起來,這位爸爸是關注寶寶的。
“爸爸參與育兒事務多嗎”,我問走出洗手間的小王。
“多嗎?這位先生,多嗎?”小王拉長音調,帶點調侃地問她丈夫,丈夫不接話,也不回頭,自顧自推著嬰兒車往前走。
“跟那些完全不管的爸爸比起來,他還是要好一些的吧”,走在丈夫后面的小王評價。
一對推著寶寶逛商場的年輕夫妻,特地繞到“超級奶爸區(qū)”參觀了一番。離開時兩人討論起家庭分工問題,大概是妻子抱怨了什么,丈夫提高了嗓門辯解,“我啥沒干啊,喂奶、換尿布、擦屁股,我哪樣沒干”。
妻子聽完忍不住揶揄三連,“你真的~好愛現(xiàn)啊,你真的好~愛~現(xiàn)~啊,你真的~真的~好愛現(xiàn)啊”。
或許二人對于丈夫實際承擔的育兒工作量,看法不是那么一致。
在這輪投票的評論區(qū)里,少數(shù)留言者對選項設置頗為微詞,“怎么搞的跟我們父親不愛做這個事兒似的???”一名男性用戶連發(fā)三個問號。另一名爸爸列舉了自己的付出——“我下班回家,燒飯拖地洗碗,有時候給崽崽洗澡,然后給他洗衣服、洗奶瓶喂奶,有時候換尿不濕,這不是很正常么”,這位爸爸親身示例,強調男性群體在育兒付出上的普遍性。
在我們發(fā)起的投票里,“沖奶喂奶、換尿布、洗屁股”三項育兒事務,全都沒做過的爸爸占了19%。當然,全部都干過的爸爸占了一半以上。另外請注意,這個選項要求的只是“干過”。
父職的缺位,不是一個新鮮話題。誠然,像二胎父親老黃所說,“參與育兒的爸爸越來越多了”,但要實現(xiàn)父職和母職的平衡,恐怕還有很遠一段距離。老黃自己也承認,在育兒上,他付出的精力遠不及妻子,“我只有下班后才有時間”。
小沈對丈夫在家庭事務上的付出給予了肯定,“下班回來他什么都干的,挺主動的”。不過,小沈現(xiàn)在是全職媽媽,白天她獨自在家里照顧寶寶。她計劃陪伴孩子到了三四歲,再出去找工作。寶寶現(xiàn)在只有8個月,小沈也擔心再就業(yè)可能面臨的各種困難,“畢竟年齡放在這里是吧,你還有孩子要照顧”。
高錚的孩子不到一歲,他和妻子現(xiàn)在都在工作,孩子白天由老人帶,夜晚由夫妻倆帶。在他看來,他和妻子日常承擔的育兒事務是相等的。沖奶粉喂奶、換尿布等育兒技術,他是跟著月嫂學的,“不難,很快就上手了”。在他印象里,身邊參與育兒的年輕父親,大概占了三四成。
耐人尋味的是,作為全市第一間父嬰室,它被命名為“超級奶爸區(qū)”,從名字體現(xiàn)出的分量上看,跟母嬰室好像并不相等。我們的投票也涉及到這一點,有59%的參與者認為,這說明社會觀念還有待提升,好像“奶爸”只是母職的輔助角色,并且,還得是“超級奶爸”才行。
(備注:文中人物高錚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