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稅擾動遠未結束,何種消息能扭轉3月行情?
關稅摩擦仍在深刻困擾著全球市場。昨天,美國和加拿大之間爆發了一場關稅攻防戰。具體事件是,美國率先對加拿大加征了25%的關稅。作為反制,加拿大對輸往美國的電力額外收費。然而,美國迅速采取行動,將對加拿大的關稅從25%直接翻倍至50%,并宣布從3月12日凌晨起立即執行。這一舉動顯示出美國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不過,雙方似乎在私下進行了一些溝通,因為今天凌晨,美國宣布暫免加征的50%關稅。
整體來看,這一輪“抽屜式”博弈,雖然最終回到了原點,但全球股票市場卻跟著“抖”了三抖。大家可以看到,昨天美國股市未能站穩,歐洲市場也一片慘綠,今天早盤,東亞市場也幾乎全線飄綠。所以,個人認為,盡管現在大家可能每天聽到三條關于關稅的消息,耳朵都快起繭了,但資本市場這個“膽小”的市場,其實對關稅問題并沒有脫敏。它并沒有因為關稅消息太多而變得麻木,相反,市場對關稅問題依然非常敏感。這一重要邏輯線至今沒有徹底好轉或改善的跡象,反而仍在惡化。
美國目前氣勢洶洶地在全球尋找對手“組CP”開戰。這種狀態發生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可能引發多場拉鋸戰,更不用說中國了。因為中美經濟體量相當,所以這種拉鋸戰會更加白熱化。今天形勢更加緊張的原因是,中國政府約談了美國商業集團沃爾瑪。為什么約談它?因為前段時間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后,沃爾瑪向中國的供應商表達了要求,即所有關稅成本都由中國供應商承擔,要求他們大幅降價。而中國供應商本身利潤微薄,如果再大幅降價,日子將難以維系。所以,我們看到政府出面約談沃爾瑪,這一舉動含金量極高。政府約談具有警示作用,如果沃爾瑪繼續一意孤行,未來在中國的商業環境和政策方面可能會面臨變數。這種威懾力相當大,因此它可能會反過來推動美國大型集團回到華盛頓、回到白宮,尋找游說組織,試圖讓關稅問題有所緩和。
所以,大家看到這種全方位、多力量參與的博弈,其實才剛剛開場,距離結束還為時尚早。博弈過程中充滿了戲劇化的反轉,這對資本市場來說天然會采取回避態度,或者降低風險偏好。這不僅不利于國內市場向上突破,對美國市場也是如此。昨天晚上,美國股市再次被“暴打”,盡管特朗普已經有些著急,昨天在接受采訪時試圖維護市場,堅決否認美國經濟存在衰退跡象,并親自為美國新能源車企特斯拉站臺。然而,美國股市并沒有“買賬”,納斯達克指數和道瓊斯指數仍然雙雙下跌。這說明什么?美國股市現在已經站在高高的山頂上,它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給點陽光就燦爛”的市場,僅靠一點支持力量就能扭轉乾坤。
關稅問題再次加劇了市場的震蕩,全球都有所感知。因此,美國股市繼續向下調整可能仍是一個大概率事件。美國市場波動時,往往會波及全球市場,A股市場也難以獨善其身。我們看到,3月份A股的科技賽道需要冒險性資金的參與,而冒險性資金的風險偏好必須很高。但3月份的波動使得很難維持這種熱情太久。所以,個人傾向于在3月份稍微保守一些,除非出現以下兩種情況,才可能強烈扭轉目前的市場格局:
第一種情況是美股出現災難性暴跌,徹底改變美國政策出臺的邏輯。當優先次序發生改變時,所有事情都可能推倒重來。第二種情況是中國在技術層面,無論是底層技術還是應用層面,出現類似DeepSeek這樣的現象級、突破級產品。如果出現這樣的產品,意味著美國的封鎖邏輯將無法繼續,可能會重新提振國內市場的信心。
除此之外,個人很難看到3月份甚至4月中旬和上旬會有其他方向上的驚喜帶動整個市場反轉。目前,盡管國內科技領域還有一些零星賽道表現出向上沖勁,但整體熱情已經降溫。這兩天,媒體和消息傳播層面也給人一種“最后掙扎”的感覺。比如,消息層面屢屢出現“小作文式”炒作——當沒有正經消息可以炒作時,就拿小作文來填充。比如,今天又傳出DeepSeek的R2模型將在3月17日推出的消息,但很快DeepSeek就否認了這件事,稱其毫無根據。這種“有消息就炒,沒消息就造消息也要炒”的現象,反映出一些資金仍在蠢蠢欲動,試圖糾集各種力量繼續向上突破。
然而,經過2月份的大幅上漲,加上3月份確實缺乏實質性科技突破,市場需要向下調整或內部喘息。所以,我們不妨再等等。
2、央媽冷臉,"不降息"有利于哪些賽道?
最后,我們再來看一下今天國內政策層面和資金層面的新線索。從政策層面看,證監會對外表態稱,未來對于科技型企業,即使尚未盈利,上市IPO的大門也將打開。此前,這一通道其實是關閉的,為了維護二級市場的穩定性,IPO節奏一直非常緩慢。
現在大家看到了一些松動的跡象,但其實這對個人投資者來說并不是好消息。要知道,市場是“僧多粥少”,資金是稀缺的。上市公司都想上市,如果上市速度過快,會對資金造成壓力。關于證監會可能松動IPO的消息,其實并不是今天才傳出的。兩三周前,在投行圈里就已經有傳聞了,比如要求一些想上市的企業可以去排隊等。當時大家還沒太當回事,但現在越來越清晰,確實有這種跡象。
那么,這對資本市場會有什么影響呢?短期內肯定會有一定壓力。我們說,剛開始不會把口子放得太大,不會讓太多企業一下子上市,但只要稍微松動,就會對資金的心理層面造成一定壓力。再加上3月份本身就沒有太多好消息,這也能讓大家感受到一些壓力。
除了政策層面,我們再來看資金層面。最近,資金層面一個很明顯的變化是短期資金利率較高,導致債券市場出現了大幅回撤。那么,該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呢?央行的態度非常堅決,個人認為,這本身也是債市出現重大回調的原因之一。
債市回調一方面是因為2024年持續向上,走出了一種“不回調”的行情,積累了巨大的盈利,漲得高必然會跌,這是一個硬道理。另一方面,最近央行并沒有太多降息的意圖和信號,導致市場預期央行可能今年都不會再降息了,甚至可以徹底忘掉“降息”這個詞。所以,不降息就導致利率下不來,反而往上走,這對債市來說是巨大的壓力,從而引發了這么大的回調。
但大家對債券市場以往的認知是什么?它通常是“牛長熊短”,調整起來速度很快,一般幾周內就會結束,然后很快又進入一個相對較長的牛市狀態。大家可以關注一下。短期內,債市調整只能扛著。那么,債市調整對股市是不是好事呢?我們之前跟大家聊過,從長期規律來看,債市和股市有“蹺蹺板”效應,但長期并不意味著它們每時每刻都反向運行。央行目前沒有降息意圖,也意味著貨幣政策沒有特別寬松的緊迫感,這對股票市場來說也是一層壓力,只是它對股市的殺傷力沒有債市那么嚴重,所以大家一般不會把它當作主要因素。不過,央行不降息對銀行賽道是間接有利的。銀行最怕降息,因為降息會壓縮凈息差,降低它的盈利能力。如果不再一味降息,銀行至少能喘口氣。2023年和2024年,銀行一直處于對外輸血的狀態,所以2025年可能會稍微緩一緩,這對銀行近期的表現會有一點呵護,銀行賽道也能間接享受到一點暖風。再加上3月份其他方向也打不出什么水花,缺少機會,所以會不會促使一部分資金堆積在紅利銀行等賽道里?這也值得關注。
再看資金層面,今天滬深兩市成交量大約是1.6萬億,相比昨天有一定恢復。這是我們說的所有消息中相對偏好的消息,也是能看到的一些樂觀跡象,但僅靠它去扭轉趨勢還是遠遠不夠的。所以,3月份整體觀點不變,還是相對比較謹慎的打法,紅利、稀有資源等方向,或許會相對市場平均水平稍好一些。
另外,這兩天央行馬上要發布2月份的新增信貸數據和社會融資總量,這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數據,我們會在接下來的兩天里密切關注,并給大家追蹤。如果數據在晚上發布,我們也會在社群里給大家做臨時解讀,大家可以關注。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里,明天我們再繼續,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