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些人成績好,人緣也好?為什么有些人會玩,也會念書?因為他們的大腦結構不一樣!
想改造失控的大腦嗎?
《運動改造大腦》首度公開的大腦研究,透過美國高中的體育改制計劃、真實的案例與親身經歷、上百項科學研究證實,運動不只能健身、鍛煉肌肉,還能鍛煉大腦,改造心智與智商,讓你更聰明、更快樂、更幸福!
運動能刺激腦干,提供能量、熱情和動機,還能調節腦內神經遞質,改變既定的自我概念,穩定情緒,增進學習力。
“一個人,受到的壓力越大,越需要運動,保持大腦的順利運行。”
運動可以平衡大腦
在神經系統中,神經元之間的連接點稱為突觸。神經元通過電信號沿軸突傳導到突觸,在突觸這里,神經遞質攜帶化學信號穿過突觸間隙,與另一端神經元樹突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就此打開神經元細胞膜上的通道,并將這種信號轉化為電流。
大腦中約80%的信號是由兩種神經遞質傳送出去的:谷氨酸鹽和γ-氨基丁酸。失衡的大腦會引發抑郁癥、焦慮癥和強迫癥,現有的大多數改善精神狀態的藥物,都是以調節這些神經遞質為目標的。而事實上,長跑1600米就能產生和服用藥物一樣的效果,因為通過運動提高了神經遞質的水平。
美國納帕維爾高中的“零點體育課”:學生每日清晨需完成1600米跑,并以平均心率達185次/分鐘為考核標準。這一獨特訓練不僅顯著提升了學生的體能,更讓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躍居全州第一,用數據印證了“運動即學習”的科學理念。
運動讓大腦成長
通過運動,可以刺激大腦中神經元的生長和連接,促進大腦皮層的厚度和面積的增長,提高大腦的認知能力和記憶力。
運動還可以增加大腦中神經遞質的水平,如多巴胺、血清素等,這些物質能夠提高人的情緒和注意力,減少壓力和焦慮。運動還可以促進大腦的神經可塑性神經可塑性是指大腦在經歷、學習和訓練的過程中,能夠改變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以適應環境和應對挑戰。
運動可以刺激大腦的神經可塑性,使大腦更加靈活和適應性強。
運動改造大腦的內在原理主要包括神經遞質的平衡、神經可塑性的提高以及大腦神經細胞的再生和修復。這些原理共同作用,使得運動成為一種有效的改善大腦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方法。
全書分為9章,分別從運動增加腦細胞、抵抗壓力和焦慮、治療抑郁癥、提高專注力、戒掉不良成癮嗜好、調節激素、抗衰老、復原力9個方面,通過確鑿的證據、大量突破性研究揭示了運動與大腦的聯系,并提供改造自己的大腦、改善智商與心智的方法。
“做對了,重復做。 非必要,不打斷。”
怎樣開始運動,并長期堅持下去呢?有四點方法可供參考。
1. 從行走開始,邁出運動第一步
作者研究發現,大約有1/2的人開始鍛煉后,會在半年到1年內放棄。原因在于,他們一開始就進行高強度運動,結果生理和心理上,都無法適應。作者建議,想養成運動習慣,可以從最簡單的行走開始。比如,上班爬樓時,用走樓梯代替乘電梯;下班回家后,繞著小區花園散散步。等身體逐漸調整過來,再提升鍛煉強度。養成運動習慣,需要循序漸進,而非一步到位。
從相對簡單的運動做起,你才會有信心,從易到難、步步推進,成為運動的長期主義者。
2. 找他人督促,激發運動積極性
書里有個有趣的觀點:堅持運動最好的方法,就是與其他人一起鍛煉。
這是因為,社交活動會刺激大腦神經元,提高我們做事的積極性。所以,運動的時候,不妨找幾個搭子同行。可以和朋友組隊打球,切磋誰的球技更高;也可以和家人一起散步,創造彼此共同的回憶;有條件的,還可以聘請一個私人教練,讓ta督促你不要懈怠……一群人的努力,遠勝過一個人的堅持。
和志同道合的人結伴而行,再枯燥的運動,也會變得趣味橫生。
3. 交叉訓練,提升運動效率
作者提到,人體內有一種被稱為HGH的生長激素,能起到燃燒脂肪、抗衰老的作用。大部分人步入中年后,HGH的數量只有兒童時期的1/10。想要促進HGH分泌,最好的方式,就是將高低強度的運動,交替起來進行。比如,做完瑜伽后,在跑步機上快跑幾分鐘;或者,在徒步登山后,散步放松一小時。
學會張弛有度,合理安排運動的類型,你將激活身心的元氣,擁有旺盛的生命力。
4. 達到有效強度,享受運動心流
有研究發現,最高效的鍛煉方式,是以最大強度的70%—85%,堅持運動半小時以上。
這個過程中,大腦會迅速產生多巴胺受體,建立起新的神經通路,讓人進入心流,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運動從來不是簡單動動胳膊、動動腿,就能達到效果的。只有時長和強度都達標,它才能起到強健身心的目的。如果你覺得鍛煉過程枯燥難耐,試著咬牙再撐一會。當你開始享受沉浸式運動的過程,意味著大腦正在被調動起來,你也將在大汗淋漓中,感受到無窮的生命力。
作者說:“一旦你了解運動如何改善大腦后,你就會把它當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把它當成被迫要做的事”。
“我在書中所談到的一切,能激勵你背起運動包而不是棄之墻角;能讓你在體育場上度過光陰而不是在看臺上旁觀。從你的基因到你的情緒,從你的身體到你的頭腦,無一不渴望過上活躍的生活。你生來就是運動的,當你動起來后,就會充滿激情。”
職場10000小時理論踐行者
你若有顆種子,便能期待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