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惡流行趨勢:盜取Instagram用戶內容,用AI生成唐氏患者賬戶
有時候AI的出現,也讓人頭痛萬分。
最近,Instagram上出現了一些虛擬的AI賬戶,他們盜取了一些女性的賬戶內容,用AI制作了新的賬戶,并且將她們的臉故意制作成“唐氏綜合征”面容。
更有甚者,利用這些賬戶將關注者引導到Fanvue這類成人色情網站。
在Instagram上,最著名的假網紅之一是@mariadopari,她積累了超過148000名粉絲,直到最近,該賬戶才顯示不可用。這位完全由AI生成的唐氏綜合征女性竟然就這樣成了網紅,并在TikTok、OnlyFans和Fanvue等平臺上發布大量內容,有些帖子的文字甚至在暗示她的初夜。
這種AI假賬戶數量龐大。
盡管有一個賬戶公開承認自己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但大多數虛假賬戶仍在不揭露真相的情況下利用粉絲的怪異癖好。在Reddit社區,甚至出現了一個名為r/pussydownsyndrom的小組,內容都是對唐氏患者女性的意淫,這種趨勢令人非常不安。
釣魚戀童癖,美國人現在最愛看的直播綜藝
匡扶正義,是人類最愛的橋段,私刑戀童癖的獵人那更是很多人心中哥譚蝙蝠俠。
由于主流平臺的規章制度,戀童癖獵人的內容是小眾內容,總會被刪除、限流。但近兩年,隨著一些管控松弛的像Rumble、 Locals 和 Kick這樣平臺崛起,戀童癖獵人跑到了這邊開始創作。
根據美國媒體調查,自2023年以來,私刑現象不斷增高,有22名戀童癖獵人或狩獵戀童癖團體,已經發動了170多起暴力私刑襲擊。
最血腥的一起案件發生在去年,一位網名叫@realjuujika的主播,假扮15歲男孩釣到了賓夕法尼亞州一名73歲老人,隨后他闖入了老人的家,將其捆綁起來并用錘子毆打到腦出血,并在網絡上公開了他的信用卡信息,數千關注者為此歡呼。
在另一起案件中名為@Zdorovetskiy的博主,拿一直短吻鱷威脅被釣魚的戀童癖嫌疑犯去自首。
觀看直播的觀眾高呼過癮。不過相比較嫌犯自首,他們更希望看見短吻鱷來主持正義。
“目前這種狀況太夸張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場私刑秀。他們用戲劇性和正義感吸引觀眾,觀眾反過來支持他們的行動。“巴黎國際研究中心的資深研究教授@Laurent Gayer說。
釣魚戀童癖行動已經引起了美國官方的注意,他們認為這種行為已經失控,他們的“正義”執法會在公共場合造成威脅,并影響罪犯可能的刑事訴訟。
“在社交媒體上賺取流量而襲擊他人是一種犯罪。生活不是漫畫書,不是所有人都該成為蝙蝠俠。”賓夕法尼亞州切斯特縣的地方檢察官@L. de Barrena-Sarobe說。
日本社長平均年齡連續34年增長:去年因社長身體問題導致破產的狀況創紀錄
根據帝國數據庫的調查,日本2024年全國社長的平均年齡為60.7歲,相較去年上漲0.1歲,保持34年連續增長。
按年齡段開看,50歲-59歲的社長占比最多,達30.0%,60歲+社長占比為26.8%,70歲+社長占比為 19.4%,80歲+的社長也占5.5%,30歲以下社長占比為3.1%。
從地域分布來看,社長年齡呈現東高西低的態勢。47個都道府縣,社長平均年齡下降的地區,僅有熊本和大分。
該日本研究團隊同時發現,2024年因 “社長生病或死亡 ”而破產的企業將達到創紀錄的316 家。
他們提醒,社長老齡化增加了發生意外事件的可能性,這對公司管理產生嚴重風險。
人類首位登月者@阿姆斯特丹的腕表上拍啦!
人類首位登月者阿姆斯特朗的18K金OMEGA Speedmaster Professional腕表即將拍賣。
這款腕表是“致敬宇航員”的特殊版本(Ref. BA 145.022),是OMEGA為NASA宇航員打造的。
腕表背面刻有“Astronaut Neil A. Armstrong, Gemini 8 – Apollo 11”,標志著他開創性的登月之旅,此外還有“為標記人類征服太空而時刻把握時間”的字樣及No. 17表背。
腕表采用18K黃金與酒紅色鋁質表圈,金色表盤上標有“OM” (意為純金),鐘點標記使用縞瑪瑙,黑色指針與金色形成對比。搭載基于Lemania的861機芯,振頻21,600次/小時,配備17顆寶石。
拍賣價對這款腕表估價超過200萬美元,拍賣定于4月17日進行,收益將全部捐贈給阿姆斯特朗家族所選的慈善機構。
吉卜力風格AI表情包大火,你玩上了嗎?
宮崎駿的粉絲這兩天可能樂瘋了——
因為,新版ChatGPT可以將網絡表情包或個人照片轉換成吉卜力創始人宮崎駿的獨特繪畫風格。
此消息一出,大家都玩瘋了。
許多影視劇角色和明星的“吉卜力”風格也挺有趣:
甚至連特朗普也被“吉卜力化”了,美國人真是玩爽了:
OpenAI在很大程度上鼓勵了這次“吉卜力化”實驗,其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已經把自己的推特頭像改成了吉卜力風格。OpenAI在周二發布的一份技術論文中表示,新工具將采取“保守的方式”模仿個別藝術家的審美。
有意思的是,84歲的宮崎駿老爺子曾經對人工智能在動畫創作中的作用表示懷疑。
這次的吉卜力AI圖的流行趨勢,也凸顯了??人們對“受版權保護的創意作品”進行訓練的AI工具的道德擔憂。進一步的思考是,AI會讓人類藝術家失業嗎?
真恐怖故事:保姆幫孩子“抓怪物”,結果在床下發現一男子
這大概是只會出現在電影里的場景:
美國堪薩斯州,一家的小孩子抱怨床底下有怪物所以睡不著,保姆為了給孩子證明床底下沒有怪物,于是彎腰往床底下一看,您猜怎么著,還真有個男人。
“當受害者試圖向孩子展示床底下什么都沒有時,她與躲在那里的一名男性嫌疑人面面相覷。隨后,男子與保姆發生了爭執,一名兒童在爭斗中被撞倒。嫌疑人在警察到達之前逃離了現場。”
警方證實,嫌疑人“已被指控嚴重綁架、嚴重入室盜竊、嚴重毆打、危害兒童、妨礙執法人員執行重罪以及違反防止虐待令”。這位嫌疑人的保釋金為50萬美元。
馬拉多納臨死前至少忍受了12小時的痛苦
負責對馬拉多納進行尸檢的法醫專家表示,這位阿根廷足球巨星在死前至少遭受了 12 個小時的痛苦,并指出“任何醫生”都應該在幾天前就注意到癥狀。
周四,科學警局法醫主任卡洛斯·卡西內利提供了馬拉多納去世當天(2020年11月25日)尸檢的詳細信息,當時馬拉多納正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所住宅中接受家庭住院治療。
“他的心臟完全被脂肪和血塊覆蓋,這表明非常痛苦”,這位專家在七名醫務人員的謀殺案審判中說道。
尸檢結果顯示,馬拉多納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引發的急性肺水腫。
據檢方稱,在馬拉多納康復期間照顧他的專業人員——一名神經外科醫生、一名精神科醫生、一名心理學家、醫生和護士——未能提供足夠的醫療護理,涉嫌導致他死亡。
接受審判的人包括馬拉多納生命最后四年的私人醫生萊奧波爾多·盧克 (Leopoldo Luque) 和精神病醫生阿古斯蒂娜·科薩喬夫 (Agustina Cosachov),馬拉多納直到去世前都在服用他們開的藥。
失蹤的小臘腸狗,獨自在小島生存了一年多
一只名叫瓦萊麗島迷你臘腸犬,于2023年11月與主人喬治亞在袋鼠島露營度假時失蹤。
據參與志愿者搜尋瓦萊麗的坎加拉野生動物救援組織稱,這只體重不足8磅的小狗失蹤時戴著粉色項圈。它從斯托克斯灣露營地的圍欄中逃出,然后跑進了灌木叢。
這只小臘腸狗失蹤大約一年后,它的主人通過社交媒體得知,有人在島上發現了瓦萊麗。現在,這只小狗失蹤16個月后,人們經常看到瓦萊麗的身影,盡管事實證明這只寵物狗“不可能被抓到”。
“沒人想到像瓦萊麗這樣的小臘腸犬會獨自在野外生存,但在她失蹤12個多月后,人們開始定期收到報告,稱在距離斯托克斯灣約15公里的地方發現了一只戴著粉色項圈的臘腸犬”,坎加拉野生動物救援組織3月22日在帖子里寫道。
“根據第一手資料和視頻證據,我們現在知道瓦萊麗還活著。她一看到人類或車輛的蹤跡就會逃跑,盡管島上的當地人盡了最大努力,但瓦萊麗還是沒能被抓到。”專家表示,它可能是一直靠路斃的動物和水壩里的水為生。
它的主人表示,這只小狗嬌生慣養,不像是能野外生存的料。“她從未離開過我身邊。她不是那種喜歡外出、粗暴的狗。她已經走了一年半了,真是難以置信,”
雕像也得香噴噴:研究發現,古希臘羅馬雕像自帶玫瑰香氣
近幾十年來,古典學界已證明,與今日以白色大理石為材料的純白形象相反,古希臘羅馬的雕像與神殿,實際上曾經覆蓋著色彩繽紛的彩繪。
新嘉士伯美術館(The Glyptotek)的研究員塞西莉布隆斯(Cecilie Br?ns)正是致力于研究古代“彩色裝飾”(polychromy)的學者之一。
某天,當塞西莉查閱史料尋找雕像彩繪與表面處理的記載時,卻發現多處文獻提到「油類」與“香料”,這引起塞西莉的注意,并將其研究發表在《牛津考古學期刊》(Oxford Journal of Archaeology)。
論文中寫道,古代文獻中有許多證據表明,人們會以香水、油與蜂蠟涂抹雕像,使其散發芬芳。香氣的加入使得雕像不僅是視覺上的體驗,也成為嗅覺上的體驗,促進游客與雕像之間的互動。
與現代以酒精為基底的香水不同,古希臘人所涂抹的香水主要萃取自植物油,有時還會使用動物脂肪,使其質地濃稠,類似于今日的藥膏或乳霜,而非液態噴霧。
在愛琴海的提洛島(Dílos)發現的2800塊石碑銘文中,便記錄了用于裝飾赫拉(Hera)與阿提密斯(Artemis)雕像的材料,包括海綿、油、碳酸鈉、亞麻布、蠟與玫瑰香料。塞西莉在研究中引用了古希臘藥理學家迪奧斯科里德斯(Pedanius Dioscorides)玫瑰香料的制作配方:
將蘆葦加入油中烹煮并過濾,接著加入1000片干燥玫瑰花瓣。調制者需用蜂蜜覆蓋雙手,仔細壓制混合物,并靜置過夜。翌日,將混合物擠壓,轉移至內壁涂有蜂蜜的容器中保存。
根據塞西莉的研究,玫瑰香料是古希臘羅馬最受歡迎的香氛成分之一,因此她推測,當時的人們會在雕像涂抹玫瑰香料,使其散發出迷人的香氣。
19世紀西方人眼中的中國裝飾藝術
1856年,建筑師歐文·瓊斯出版了《裝飾的語法》。
在書中,他對摩爾和墨西哥的藝術贊不絕口,但卻大肆批判中國藝術,他認為中國文明缺乏想象力,甚至稱中國的陶瓷不如阿拉伯的水瓶好,十分傲慢。
十年后,瓊斯便意識到了自己的膚淺。
在1866年出版的新書中,他承認中國藝術其實很復雜和豐富。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起義使許多中國藝術品流入歐洲,促使他重新看待這些作品的價值。
盡管瓊斯的看法有所改變,他在《范例:中式裝飾》中仍然喜歡幾何和多彩圖案。他覺得中國裝飾有些與西方風格相似,但常常強調這些設計受到了外來影響,特別是中亞風格。
雖然他的認知并不正確,但其憑借鮮艷、細密的畫風,記錄的19世紀中國藝術風格對西方理解中國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
那個NG
那個NG,一個努力勾勒世界輪廓的賬號。在吵鬧的世界里,真相在沉默之中,我們不提供確切的答案,只分享自由的遲疑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