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和平進程4條線交互推進
關于俄烏和平進程,筆者認為,現在主要有4條線在交互推進。第一條線,由美國居間協調的俄烏談判。這是一條主線。美國在與烏克蘭、俄羅斯分別單獨接觸商談之后,于3月23日、24日、25日連續三天,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居間協調俄烏談判。雖然這一次,俄、烏雙方沒有直接見面,談判結束后既沒有三方聯合聲明也沒有雙方聯合聲明,但從事后美、俄、烏各自發表的聲明看,三方是有共識的。現在的情況是,美國、俄羅斯、烏克蘭手里都是既有籌碼又有訴求:美國的籌碼是其軍事實力,訴求是覬覦烏克蘭的礦產;俄羅斯的籌碼是其戰場優勢,訴求是期望通過美國解除經濟制裁;烏克蘭的籌碼是其礦產資源和歐盟的堅定支持,訴求是收復失土。上述籌碼和訴求互相交織,需要慢慢拆解,也需要其他方面的推進來協助化解。第二條線,美烏礦產協議。礦產協議,看似應該是第一個達成的協議。如果沒有2月28日的白宮爭吵,也許當天這個協議就簽署成功了。但現在看來,事情沒有那么簡單。2月28日白宮爭吵背后折射出的,是美國和烏克蘭對當時那個版本的礦產協議,都不滿意。烏克蘭不滿的,是協議的內容;美國不滿的,是烏克蘭的態度。因為協議沒有寫上保障烏克蘭安全的內容,所以在雙方會談時,烏克蘭一方抱怨連連,態度是沖撞的。這種沖撞的態度,使得特朗普現場發飆,當著媒體記者的面斥責澤連斯基手里沒有牌了。澤連斯基也不含糊,當場反擊特朗普。這樣一來,協議簽署的氛圍就蕩然無存,協議自然就無法簽署了。特朗普是善變的,2月28日白宮爭吵轟動全球,大概率也讓他反思了一番。于是,美國和烏克蘭3月11日在沙特會談并發布了聯合聲明,美方在聲明中同意在礦產協議中加入保障烏克蘭安全的內容。但是,在3月23日、24日、25日美俄烏沙特談判之后,3月28日烏克蘭收到了美國方面修改過的礦產協議文本,這個版本的協議不但條件更加苛刻,而且依然沒有保障烏克蘭安全的內容。與此同時,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宣稱,此前美國對烏援助不能算是債務,但可為美國未來提供的援助做出補償。上述幾個回合下來,礦產協議就成了烏克蘭手里用來拿捏美國的籌碼。再這么發展下去,這個籌碼有可能成為烏克蘭手里的王牌。第三條線,美俄關系正常化與美俄經濟合作。特朗普對礦產情有獨鐘。所以他早早就拿出了針對烏克蘭的礦產協議,他看上格陵蘭島也是因為那里有豐富的礦產。俄羅斯也有礦產。俄羅斯國土面積1700多萬平方公里,這個國家的礦產資源對特朗普而言也具備強大的吸引力。根據俄羅斯《消息報》3月31日援引俄直接投資基金總裁德米特里耶夫發布的信息,俄美已經啟動有關俄羅斯稀土金屬項目的討論。德米特里耶夫表示,美國企業對潛在的合作協議已表現出興趣,預計俄美代表將于4月中旬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舉行新一輪會談。如果美、俄之間達成礦產協議,那么,這個協議就是俄羅斯手里的籌碼,用它來換取美國推動西方解除制裁,換取美俄關系正常化。這個協議也是美國手里的籌碼,用來敲打烏克蘭,你不想給是嗎,有想給的。第四條線,如何在俄烏之間維和。這個問題,法國和英國起到了帶頭作用。俄烏如果達成停火協議、或者將來達成和平協議,如何保障俄烏之間不再爆發沖突,派遣一支部隊擋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是一個現實、有效的做法。法國和英國的方案是組成一個“志愿聯盟”,在俄烏停火之后向烏克蘭派遣“保障部隊”。3月27日,法國、英國召集部分國家在巴黎就這個問題展開討論。美國沒有派代表參加這個會議。這個會議,在向烏克蘭派遣“保障部隊”問題上沒有達成共識。在美國不表態、俄羅斯強烈反對、聯合國沒有出面的情況下,法國和英國的做法只起到了帶頭作用,不能起到決定性作用。只有相關各方都參與進來了,在經過多輪復雜的博弈之后,這個事情才有可能塵埃落定。綜上,俄烏談判、美烏礦產協議、美俄關系、維和問題這4條線,目前都在推進之中,這4條線交互作用,通過一系列復雜的博弈,正推動俄烏和平進程艱難前行。